爱美剧,爱生活 请登录 | 免费注册

颤抖的真相

2020/05/02
阅读  35242

最近有一部动画片,比大尺度美剧还带感。

 

不管是好评还是差评,都在说:

 

画面引起极度“舒适”。

这么cult的片子,怎么能不看一看呢?

 

《颤抖的真相》

一部集脑洞、重口、暗喻于一身的动画短片集。

 

短片导演维农·查特曼以拍摄少儿不宜的动画出名,之前就曾制作过知名的18禁《南方公园》。

 

而在这部最新的作品中,他又延续了以往的风格——

 

尺度非常大。动不动就爆血浆、虫子断肢满天飞、到处都是性暗示。

 

8.0分,是佳作分数,这才决定去试险。

 

视觉果然炸裂。

 

主人公早上起床,从耳朵里抽出一大串不明物质。

 

 

他的朋友更是离谱,自拆脑壳,抽出一长段香肠。

 

 

主人公对着镜子自慰,能生下一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孩子。

 

 

是不是觉得,有点恶心?

 

看过《颤抖的真相》里的两个故事,你大致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。

 

1.躲猫猫的孩子

 

一个蹒跚学步的女孩,被形容为“最伟大的躲猫猫专家”。

 

 

她在房间里捂住双眼,然后妈妈就看不见她了。

 

妈妈发了疯地找她,窗帘、沙发底下,到处翻。

 

 

怎么找都找不到,妈妈惊慌失措,报了警。

 

爸爸愤怒地要求警察一定要抓到偷孩子的凶手。

 

但孩子就在他们旁边坐着。

 

 

父母“失去”了孩子之后,捶胸顿足,拿着对方的缺陷互相咒骂。

 

但就看不见坐在身边的孩子。

 

 

父亲找到了自己的方式释放悲伤。

 

自爆,血液溅落在周围人的身上。

 

 

孩子睁开眼,妈妈“找到”了她;

 

一旦孩子闭上眼,妈妈又看不见她了。

 

于是,妈妈跟着也自爆了。

 

 

最后,留下孩子一个人,左看看,右看看。

 

爸爸妈妈也“消失”了。

 

 

 

觉得没有逻辑?

 

这故事,表面看是关于躲藏,其实是关于消失。

 

而消失,本质是视而不见。

 

导演用不同于现实逻辑的方式,呈现出了父母难以抵达孩子内心的现象。

 

生活中,这种事太多了。

 

这就像父母嘴上说着“我都是为了你好”,但行动上早已与爱南辕北辙。

 

到最后,难免落得一个父母与孩子相互视而不见的结局。

 

2.被嫌弃的社畜

 

办公室。

 

周围人都在不断地敲击着键盘,只有德维尔呆住不动。

 

 

boss过来,一顿diss。

 

 

看见关键词没?随机。

 

 

德维尔还是一脸懵逼。

 

来,看看键盘长啥样。

 

 

都是些杂乱无章、毫无规律可循的数字。

 

 

到了这里,你大概就懂得了故事的寓意。

 

工作,毫无成果可言,机械又无意义;

 

老板,催着赶着让人做流水线的活儿。

 

这大概是很多社畜无比真实的惨痛写照。

 

到了这层,还只是揭露,远没有到达潜意识上的挖掘。

 

故事没完。

 

boss偶然间看到德维尔后脑勺上长了一个洞。

 

而且,洞里居然住着一个奇形怪状的虫子。

 

 

现在大家都爱用“脑洞”这个词形容故事的想象力,

 

《颤抖的真相》实力给你“开脑洞”。

 

但这脑洞并非无边无际,有寓意。

 

人在机械的生活里逐渐麻木,这怪虫就是人还残留的自我意识。

 

而且,它还在孵化出后代。

 

 

结局,聪明的宝宝应该已经猜出来了。

 

这怪虫声音太吵,冲击性太强,影响了工作环境。

 

换句话说。

 

你这人在工作面前居然还有自我意识,该做的活儿不好好做,影响了团队士气。

 

辞退。

 

 

场景荒诞?画面恶心?引起生理不适?

 

都有,我都感受到了。

 

但反过来想,荒诞、恶心、生理不适,不正是我们生活里的一部分真相么?

 

所以你看,《颤抖的真相》,是以超现实的影像写现实。

 

 

我想一部能够撕开生活的假面,挖出颤抖真相的作品,值得大家一看。

爱美剧tv推荐 颤抖的真相剧情介绍

0
0